短剧女神生图曝光,没了滤镜秒变路人,这颜值是认真的吗?
是不是总觉得,现在手机里刷到的短剧女主角,美则美矣,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?她们在镜头里巧笑倩兮,个个都是无可挑剔的女神,可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角度和厚厚的滤镜,现实的模样,恐怕会让你大吃一惊。
这股风潮下,不知道捧红了多少人,也让不少观众开始质疑,难道现在当女演员的门槛,已经低到这种程度了?
提起身材被网友们反复议论的,余茵这个名字恐怕是绕不过去。她在剧里,大多是那种清纯可人的邻家妹妹形象,让人心生保护欲。
光看剧,你可能会觉得她是个娇小可爱的姑娘,身高大概也就一米五出头。为了在镜头前显得高挑一些,脚下那双超过10厘米的高跟鞋,几乎成了她的标配。
可当她真正走到线下活动的红毯上,生图一出,网友们都傻眼了。就算踩着“恨天高”,在其他女星旁边,那身高差距还是肉眼可见,藏都藏不住。
身高是硬伤也就罢了,更让人觉得别扭的是她的身材比例。一眼看过去,几乎就是五五分,这让很多漂亮的礼服穿在她身上,总感觉撑不起来,少了那份该有的气场。
那次红毯上,她的脸部状态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。不知道是没休息好还是妆容问题,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浮肿,眼底的疲惫感也相当明显,和剧里那个元气满满的少女判若两人。
有同样困扰的,还有马秋元。她的官方身高写着161厘米,但很多看过她作品的观众都觉得,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水分,实际看起来连158厘米都悬。
她有部剧叫《桃花马上请长缨》,当时热度相当高。很多人夸她演的女将军英姿飒爽,打戏干净利落,跟她平时演都市剧的感觉完全不同。
但也有不少人觉得,她的个子演女将军实在太违和了。那身厚重的盔甲穿在她身上,总有点像小孩偷穿了大人的衣服,看着有些滑稽。
尤其是看她手持长枪的剧照,那杆枪都快比她整个人高出一个头了,真不知道在剧中是怎么舞动起来的,难怪很多骑马的镜头都被一剪没了,不然光是上马这个动作,对她来说可能都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当然,比起余茵,马秋元的长相要更占优势一些,五官比较精致。她平时的穿搭也很聪明,懂得扬长避避短,不会刻意暴露身高问题,可一到戏里,面对各种机位,短板就难免暴露无遗。
还有一位陈芳彤,早年间又是唱歌又是做主持,甚至还玩过脱口秀,算得上是多才多艺。或许是这些都没能让她火起来,最后才选择一头扎进了演艺圈。
她以前叫陈晨,后来改名陈芳彤,说来也怪,改名之后事业运好像真的好了起来,接连拍了几部爆款短剧,人气水涨船高。只是,这名气上去了,身材管理却似乎放松了。
早期的陈芳彤,走的是甜美可爱路线,163厘米的身高刚刚好,身材也算匀称。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她的体型就在“发福”的道路上一路狂奔。
在后来的几部剧里,能明显看到她的脸圆了一大圈,硬生生从鹅蛋脸变成了包子脸。
有一次出席活动,她的造型更是让粉丝都眼前一黑。明明身材已经有些走样,造型师却偏偏给她选了一件粉色的修身礼服,这不等于把缺点直接放大了给所有人看吗?
从现场流出的照片看,她的手臂线条甚至比一些男士还要粗壮,用“膀大腰圆”来形容也不为过,脸上的双下巴也清晰可见。这还是当初那个甜美灵动的女孩吗?
白妍算是短剧里走成熟性感路线的代表人物,剧中的她总是风情万种,魅力四射。在美颜、打光和滤镜的三重加持下,她确实显得很完美。
可线下的真实模样,却让很多人大呼“照骗”。在一次晚会上,白妍向大家展示了最真实的自己,只能说,就是一个普通人。
她当天穿了一件粉色系的衣服,头上还戴着夸张的粉色花饰,整体风格用力过猛,反而显得有些艳俗,像是从民国画报里走出来的舞女。
更致命的是她脸上的油光,在灯光下亮得几乎可以反光。满面油光之下,牙齿和颧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,显得有些凸出。
作为一个以“性感”为标签的女演员,她的身材却毫无亮点可言。在作品里被吹捧的曲线,现实中却相当干瘪,整个人瘦得像根火柴,完全没有角色里那种张力。
如果说前面几位是身材或状态出了问题,那郭宇欣的走红就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。论长相,她很普通;论身材,也没什么特色,偏偏就是有人吃她的颜。
她也曾在长剧里摸爬滚打过,在《一念关山》《承欢记》这些大制作里都客串过,跟刘诗诗、杨紫这样的一线女星都有过合作。
或许是在长剧里一直没能出头,她才转战短剧。也不知道是谁那么大胆,给她安上了一个“短剧界刘亦菲”的称号,这两人除了性别相同,还有半点关系吗?
在拍《承承欢记》时,她和杨紫站在一起的画面,简直就是一场公开处刑。无论是身高、体态还是长相,都被对方衬得像个小助理,和剧里其他龙套演员没什么两样。
她的身高其实不算特别矮,据说有165厘米,但身材和白妍有同样的问题,就是过于干瘪。
有一场戏,她穿着舞蹈生的紧身训练服,这种衣服本该是展现身材曲线的利器,可穿在她身上,却还是显得平平无奇,看不出任何起伏。靠着滤镜就敢碰瓷刘亦菲,这勇气确实可嘉。
看看这几位,是不是就能明白,如今短剧对女演员的要求有多宽松了?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,只是因为在网上有点人气,就被资本推到了镜头前。
演技、台词、形体,这些在传统影视圈里演员必备的基本功,在这里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想当年,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,哪个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走出来的?上戏、北电每年那么多毕业生,最后能真正被观众记住的又有几个?
短剧的出现,给了更多人机会,这本身是好事。但如果这个圈子的门槛一直这么低,只靠滤镜和营销来制造“虚假繁荣”,又能走多远呢?观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,靠“照骗”得来的人气,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。
全国股票配资,南宁配资公司,杠杆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