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河森堡
海洋冒险主题的动画片《海洋奇缘》很多人都看过。在故事中,半神毛伊指导女主角航海时,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:女主角伸直胳膊,张开手掌,认真观察着天际远方。
这个动作并非凭空杜撰,其背后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它来自于太平洋文化的航海技术,用来在没有地标的浩瀚汪洋中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。
对这一技术有过研究、梳理的吴春明老师将其称为“裸掌测星”。
具体原理是:将手臂前伸,四指并拢与拇指垂直,手掌张开且虎口向内,从航海者的主观视角来看,手掌将与夜空中的星辰构成某种透视关系,当拇指指尖与天际线相切时,手指上的各处指关节即对应着不同度数。比如,食指第一指关节对应着12度,第二指关节对应着15度,第三指关节对应着18度,而中指指尖对应着23度……只要在航海时,对已知星辰高度做相应加减计算,水手即可算出自己所处的纬度。
展开剩余72%举个例子,南十字座最下端的那颗星,被称为Acrux,当人在赤道位置观察它时,它应该在海平线上空27度。由于南十字座位于夜空中的南方,因此,越往北航行,这颗星的高度就越低,如果船只向北行驶3度,那么这颗星的高度就会在天际中下降3度,变成24度。
某天,你出航后若想知道自己所处的纬度,可在一个晴朗的午夜,用裸掌测量南十字星中Acrux的高度,若其高度稍低于第三指关节,那么就意味着此星高为17度,赤道的27度减17度,差得10,这意味着你当下正位于北纬10度的大海上。当然,这个方法会受到大气折射和手掌尺寸的影响,需要用经验修正。
千百年来,太平洋原住民特别是南岛民族,凭借着对大海的深邃理解,驰骋汪洋。英国的航海英雄库克船长甚至都是在原住民航海家的指导下,才得以发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。
然而,当我们不断地追溯南岛民族这一航海神技的扩散流源时,却会发现有诸多线索指向东亚,指向华夏民族的古代典籍。
南十字星也曾被华夏民族观察到过,中国古代称其为“灯笼骨”。翻开《郑和航海图》最后收录的过洋牵星图,我们不难发现其上有“灯笼星平水”等字样,这其实是郑和舰队对南十字星的高度观测记录,配合其他星辰如北斗的观测结果,便可在交叉对比中确定舰队坐标。
然而,在本文中,重点并不在于星辰的名字和高度,而在于其测量高度时所用的单位“指”。如“北辰星十一指平水”“织女星七指平水”等,这里的“指”就是人的手指头,和南岛民族测量星辰时用的是同一个身体部位。
很早以前,中国南方沿海人民就在长期出海实践中,掌握了一套用手指确定所处纬度的技巧,正如船家谚语所言:“知南斗北斗,天下可走”——手掌前伸,四指并拢,手背向己,拇指在下并与海平线对齐,北极星在海面上的高度即可用一指、两指、三指这样的单位描述,一指对应的约为5度44分,通过观察北极星的指高变化,即可得知船只位置和航向。
为了克服手掌尺寸等非标准化因素的影响,中国航海者又开发出了“量天尺”等工具用以更客观地测量。但即使如此,之前人们用手指描述星辰位置以确定纬度的习惯,也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。“指”作为测量星辰高度的单位正由此来,郑和舰队“过洋牵星图”中的记载,正是对这一悠久传统的继承。
可见,无论是太平洋海岛民族还是中国南方沿海渔民,都有着裸掌测星以驰骋大海的文化。之前,学界有观点认为,中国的航海技术继承自阿拉伯人,如今再看,这未必是答案的全部。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,太平洋南岛民族在历史中与中国的百越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甚至是直接继承关系,南岛民族的“裸掌测星”虽然和郑和舰队的“过洋牵星”在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,但其基本原理和内涵却有着显著的共性,这很可能意味着在久远的过去,这两者有着共同的源头。
南岛民族凭借着无畏的精神和对大海的深邃理解,一直向东突破到了复活节岛;郑和舰队则一路向西,抵达了非洲的东海岸。这一东一西相距万里,但两拨人有个共同点,就在于他们都是聆听着大自然的指引,成就了伟业。
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对人类诉说着自己的秘密,就连宁静遥远的星辰也是如此,这无穷而深沉的教诲能听懂多少,在于我们的探索和为之献身的热情。
历史中,南岛民族恢弘的远征和华夏民族壮阔的出航相应和,就如一首人类唱给星辰大海的情歌。
(北京青年报)
发布于:北京市全国股票配资,南宁配资公司,杠杆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